雖然這些年女人主權勢力在改變,從以前的男主外、女主內到現在很多的反轉家庭,由男人持家、女人打拼,其實好或不好只有那個家庭的人才知道。
維基百科上解說,女性主義是指主要以女性經驗來源與動機,追求性別平權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包括消除性別定型的觀念,爭取為女性創造與男子平等的教育和就業機會等等,一堆文字說明。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女性主義」需要爭取?是因為在全球各個國家大都以父權制體為主,男性擁有在工作上更多的選擇權 (在台灣依舊有很多的傳統產業,以一樣的工作年資來說,男性可以有往上升遷的機會,但女性只能在原本的位置,底薪不會動也不可能有往上的機會。)
男性永遠不需要面臨在工作與家庭中做選擇 (且不管是女性本來就有強大的母愛,但若家中需要有人顧的時候,女性往往是第一個被想到的。)
有太多太多的不公平讓女性必須站出來為自己發聲,第一次的抗爭活動是一群在美國紡織廠工作的女性們為了惡劣的工作環境與低薪而發起的,這個抗爭活動成為早期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主義浪潮。從西元1908年美國開始的「Bread and Roses麵包與玫瑰」,到現在依舊在燃燒的 #MeToo 和 #Time’s Up。
但這些運動最後都被說成是「仇父情結」、「女人就是太閒才沒事找事做」等等。只想找回應有的公平,無意造成對立卻換來更加不堪的結果,女性們往往被說服、被犧牲,最後被遺忘,但這些原因不是因為她們不堅持自己的立場或單純聽人家說就跟著走,而是大部份女性天生的「母愛制約」和「被害者情結」導致。
這裡說的「母愛制約」,妳可以思考一下,其實不一定是對孩子的母愛噴發,而是當妳另一半無助或一副很需要妳的時候,妳是否會丟下一切飛奔到對方的身邊?總是擔心對方有沒有吃飽穿暖?哈囉,妳也需要被關心照顧的好嗎?
「被害者情結」這個狀況有越來越多人有這樣的人設,但女性的犧牲奉獻精神往往做的最淋漓盡致,單看現在高齡社會的問題,當家中長輩需要人24小時照顧,兄弟姊妹討論除了付錢了事 (找看護)以外,如果長輩是女性時,是不是妳會主動跳出來說哥哥、弟弟是男生不方便,而且他們一定不會照顧……雖然好像分析的很好,聽起來也好像自己可以但又不願意主動來做,一但大家指定妳的時候,心裡又覺得委屈極了,最後認定犧牲自己才能讓家庭和樂。
而這些是最經典的被害者情結劇本之一。妳有沒有想過,如果需要照顧的長輩是男性時,大家會考量女生照顧男性時的不方便?大家只會回一句「那是妳爸,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同理,如果哥哥、弟弟覺得照顧不方便,妳也可以回他「那是你媽,有什麼不好意思的。」難道爸媽都是女兒的,不是兒子的?
其實有些觀念和觀點,妳只是沒去思考罷了,當妳想通了,一切就好過了。
作者簡介:WEI
因為開餐酒館的關係所以能與不同性別、性向、工作和家世背景的人直接對談而這比在諮詢室更能讓人說出有關真實自己的心裡話。過去寫了很多工作上的分享,現在我更想要分享更多,不論是對男女或同性的感情、工作上的困惑、甚至是人生的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