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體報導香港女星,因果酸過度換膚,造成臉部角質嚴重受損。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曾忠仁在《皮膚美容聰明選:治療前,請先聽聽25位皮膚科專家建議》(時報出版)中指出,化學性換膚是傳統皮膚科治療的一部份,傳統的化學性換膚由於強調治療效果,治療深度較深,因此每次治療之後,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而大多數東方人又容易有術後色素沉澱(俗稱反黑)的副作用產生,因此在臺灣,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風潮。不過大約從30年前,果酸換膚問世,由於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副作用又少,很快席捲全球,造成一股風潮,也可視為皮膚科由傳統醫學治療,踏入新興的美容醫學的入門磚,各種強度的化學性換膚都是醫療行為,還是有造成皮膚傷害的可能性,一定要在醫護人員的監督下,才能執行。
果酸換膚是淺層換膚的一種,也是一般民眾比較熟悉的,期望達到皮膚保養目的的,都可以接受果酸換膚,當然,如果皮膚有青春痘、粉刺、毛孔粗大、痘疤、臉部過度出油、細紋或皺紋、雀斑、日光性小痣、肝斑、發炎後色素沉澱、毛孔苔癬角化症、皮膚日光性老化等異常,更是果酸換膚最好的候選人。化學結構式為AHAs的酸性化學物質,統稱為果酸,大部分可由水果提煉出來,屬於弱酸類,其中最著名的一種酸為甘醇酸,分子量最小,對皮膚的穿透性最好,因此是操作所謂的果酸換膚的首選,其他如檸檬酸、酒石酸、杏仁酸等等,也都屬於果酸的一,當然,混合各種酸的複合性果酸也隨之出現,對於這幾種酸的選擇,就屬於醫療上,病人的要求,與醫師的判斷,並沒有絕對的標準,也無所謂孰優孰劣之分。
根據果酸的濃度和pH值,會對皮膚產生不同的效果。在極低濃度與酸鹼度越接近中性的果酸,只有保濕效果。濃度稍微提高時,才有去角質的作用,可以破壞角質層細胞間的連結,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
在濃度增加以及pH 值降低的情況下,它的破壞力隨濃度增高而增加,濃度越高,pH值越低,效果越能達到真皮組織,來達到化學換膚的功效。但治療前需要了解,果酸換膚可能的五種副作用?
一、結痂
果酸換膚雖然是溫和的換膚,不過如果病人的皮膚較為敏感,或皮膚有傷口,或是使用的果酸濃度太高,酸鹼度較酸,作用時間太久,甚至是中和不夠完全,冰敷時間太短,都可能有明顯的皮膚結痂產生;雖然絕大部分的結痂,都會在幾天之後就完全脫落,不過對某些病人而言,還是會造成日常生活上的種種不便。
二、色素沉澱
如果前述的結痂較嚴重,少數病人,尤其是黃種人皮膚的我們,有可能會出現所謂的發炎後色素沉澱,當然這也是暫時現象,通常在數周到數月之後即消失,不過對於本來就是為了淡化色素斑塊的病人,還是會造成強烈的心理壓力
三、青春痘的惡化
對於想要以果酸換發治療青春痘的病人,少數患者在治療初期,可能會覺得痘痘的狀況反而惡化,這其實也是暫時現象,繼續治療就可以獲得明顯的進步。
四、單純疱疹的再活化
雖然在東方人少見,不過還是有極少數,有疱疹病史的病人,在做完果酸換膚之後,有單純性疱疹的發作,這樣的病人,有必要在施行果酸換膚前兩天,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預防疱疹的再發作。
五、眼角膜的化學性灼傷
操作果酸換膚時,病人眼睛的保護非常重要,因為眼睛的眼角膜對果酸相當敏感,萬一流入眼睛就可能造成角膜的化學性灼傷,雖然絕大多數的此類病例不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傷,不過造成的疼痛與暫時的視力模糊,對病人還是非常的不便。
台北醫學大學皮膚科兼任副教授蔡仁雨叮嚀,酸類換膚應依照皮膚破壞能力做分類。原則上pH 值越酸者、分子量越小者、作用時間越久者,其穿透能力就會更好,破壞力更強。因各環節都會關係到治療效果,因此酸類換膚品項之選用及作用時間、中和方式都需要依照當下皮膚狀況而定,也理應由專業醫療人員操作之。治療前後都應該避免對皮膚有刺激性的保養品及藥物,以免導致過度傷害。治療後表皮必定受到不同的程度的破壞,因此後續防晒等保護必須特別注意。
本文節錄:【皮膚美容聰明選】一書